汽车安全性_汽车安全性能排行榜前十名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汽车安全性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汽车安全性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汽车安全都和哪些方面有关系?如何保证?

2.从中保研碰撞测试看汽车安全配置的重要性

3.怎样描述车辆的安全性

4.日产安全性怎么样

汽车安全性_汽车安全性能排行榜前十名

汽车安全都和哪些方面有关系?如何保证?

       不管是买国产是合资车,首先考虑的还是汽车安全性是否可靠,有人买国产是看上了配置高,有的情愿买合资车。处于这两种考虑的都不无道理,说配置高的例如车身稳定esp,刹车辅助系统,防抱死系统等等,都是属于安全性配置。购买合资车的原因无非是耐用性上觉得会比国产车强,可能会体现在时间久了国产车小毛病慢慢增多,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等技术上东西不如合资稳定。

       其实关于安全性这一块可以分为四大类,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

       汽车主动安全性

       又称积极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其中主要包括:视认性、驾驶操作性和制动效能。此外,还包括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行人的安全性等。

       ①视认性。是指可以看见和看清道路、其他车辆、交通信号及仪表的程度。

       ②驾驶操作性。是指驾驶操作方便、灵活的程度。

       ③制动效能。是指汽车在高速行驶中进行制动的能力。不仅要能减速和停车,而且不能出现跑偏、侧滑、甩尾等。

       汽车被动安全性

       又称消极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减少乘员伤亡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结构吸能性、内饰软化、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玻璃等。

       ①结构吸能性。是指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汽车结构吸收大部分冲击能量,从而保证座舱变形最小,不挤伤乘员的能力。要求汽车以48 km/h的速度与固定障碍物正面碰撞时,乘员不致危及生命。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汽车应当有一个可变形而吸收能量的车头结构,并有一个有足够刚性而且形状稳定的座舱。通常将汽车头部的刚度设计得小于座舱的刚度,使头部尽量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为此,在汽车设计中,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设计车身的结构,并且对新开发的车型进行上百次碰撞试验,以确保汽车达到上述要求。通常在汽车侧面车门设有加强刚性的横梁,以防止车门在碰撞后变形。

       ②内饰软化。汽车座舱内部的各种器件表面无凸起,材质柔软有弹性,尽可能减少尖角、突棱和突出的零件,在发生碰撞时能减少乘员所受的伤害。内饰软化的范围包括转向盘、仪表板、侧围、顶篷、座椅、地板以及遮阳板等突出的附件。有的汽车的转向盘在碰撞时可以收缩,有的座椅加有头枕,以防后部被撞时头部受伤。

       ③安全防护装置。

       ④安全玻璃。玻璃受碰撞后只裂不碎,或碎块不呈尖角,可以减少对乘员或行人的伤害。同时,在碰撞后玻璃仍能保持一定的能见度,避免妨碍驾驶员的视线而造成第二次事故。在汽车撞上行人时,安全玻璃也可以减少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事故后安全性

       是指汽车能减轻事故后果的性能。主要包括能否迅速消除事故后果,同时避免新的事故发生。

       生态安全性

       是指发动机排气污染、汽车行驶噪声和电磁波等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几点分析了关于汽车安全性,不管我们购买了是多么安全性高的汽车,我们都要从心里重视安全,养成喝酒不开车,路口一停二看三通过,交通安全法牢记心中。

从中保研碰撞测试看汽车安全配置的重要性

       车子不耐撞,就等于车辆不安全?这种想法似乎很多朋友都曾经有过,认为车头只要一发生碰撞,就严重的破碎的肯定是不安全,车头都撞没了,车子内的乘客又能安全到哪里?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一种错误的惯性思维而已;实际上车子是否安全,与车子耐不耐撞没有任何的关系,车辆的安全针对的是人,而是否耐撞针对的是车;无论车子耐不耐撞,只要在碰撞中,可以让车内的乘客存活,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认定车子是安全的,至于耐不耐撞或许只是体现在修车的方面;不耐撞,车辆受损更严重,那么维修的费用一定更多,所以这也许就是令很多朋友无奈的地方。

       很多朋友都在说日系车不耐撞,是不安全的;实际上大多数日系车的确不怎么耐撞,这种观点并没有错误,但这并不代表日系车不安全;关于安全的比较首先要保证同级别,可以说同级别的五大车系相比较并不存在谁安全,谁不安全的说法,虽然年年都会有各家机构进行安全方面的测试,也会弄出各种排行,但这种排行只是起到相对参考的意义,实际上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差异并不大,这就好比考100分的是好学生,考95分的就不是好学生么?又因为是重点的学校,普遍成绩都高,结果100分与95分之间相隔一百个名次,所以有的时候测试的排名的确有高低,但名次没办法最直观的反应实际安全性。

       车子钢板薄,不耐撞,对安全是否产生影响?

       通过钢板厚度,来判断车子的安全实际上是一种已经过时的判断方式,而现如今全世界的车企都在忙着减重,忙着轻量化,所以过厚的钢板不仅没办法保证安全,而且还导致了更高的燃油消耗量;车企们现在对安全的理解是通过结构来保证强度,从而减少金属用量,最终获得理想的燃油经济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把一层钢板弯几道折,它的强度甚至比五层钢板的还要大,既然一层钢板通过不同的结构可以获得更大的强度,那么还有必要去用五层钢板么?所以现如今的车子用料越来越少,除了一些关键部位之外,其余的地方皆是以减重为核心,所以这就造成了现在的很多车子不耐撞(不仅仅是日系)。

       通常很多朋友喜欢通过蒙皮的薄厚,来判断车辆的安全性?实际上这种判断方式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车辆的蒙皮因为覆盖在车辆的表面,为了美观,减少风阻,所以没有办法去折几道弯而获得更大的强度,所以无论车子的蒙皮有多厚,都没有办法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即便把蒙皮弄得跟三合板那么厚,遇到足够得冲击时,它还是会迅速的变形,溃缩,因为它的不具备承受冲击的结构,既然蒙皮的薄厚对安全产生不了影响,那么就干脆将它作为碰撞时的牺牲品了,而真正影响安全的是车身的强度,也就是在撞击时,能否保证车身(驾驶舱)不产生较大程度的形变,无论车头损毁多么严重,只要是驾驶室不产生严重变形,那么车内人员的生存几率就会非常大

       整个车身采用高强度材料的部位,目的就在于最大程度的保证驾驶室在碰撞时不会产生过大的形变,从而保证乘客不受伤害,或者为逃生提供足够的空间,碰撞导致伤亡,要么就是驾驶室发生严重形变,直接将车内人员挤压致死;要么就是驾驶室产生的形变较大,导致车门打不开,车辆起火将车内乘员烧死;所以车身的强度最为重要,除了上图中的各个位置外,其余的部分在碰撞时几乎对安全起不到任何的影响,所以必然会大幅度的减少金属的用量,也就产生了现如今车辆不耐撞的结果;现如今的车子,碰撞只要稍微剧烈一些,车头的损毁必然会很严重,看上去车子很脆弱,但这只是我们通过肉眼的判断,实际上真正影响安全的是车身的强度。

       如今各家主机厂对于车辆安全的理解都一样,都是牺牲车头来保护车身

       其实所有主机厂对于车辆安全的理念都是利用车头的最大化溃缩,来保证车身不产生过大的形变,民用车如此,超跑也是如此,比如民用车在碰撞时车头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溃缩,超跑也同样如此,而且车头比民用车溃缩,破碎的更加严重,无非就是超跑有一个安全利器,那就是碳纤维单体壳车身(如上图所示),可以说那些超跑外壳如此脆弱,而又能在高速碰撞时保证足够的安全靠的就是它;碳纤维单体壳车身拥有极强的扭转刚度,可以达到接近3500牛米(度每秒),这种强度可以用变态来形容,咱们的民用车在碰撞种,如果车身承受到这个强度,可以缩减挤压成一团,所以绝对不存在幸存的可能性,而这种强度对于超跑,可以粉碎车头,但却不足以导致驾驶室产生形变,所以超跑虽然很脆弱,碰到哪都会碎,但依然可以保证足够的安全性,不过价格当然是贵的离谱了。

       而民用车受制于成本,自然不会采用超破的碳纤维车身,只是采用上图这种空间桁架车身,简单的说空间桁架就是利用金属搭建出具有强度的结构;不过理念都是相同的,民用车在碰撞的时候也会采取车头溃缩,缓解冲击来最大限度的保证驾驶室不发生太大的形变,这一点民用车与超跑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于民用车的车身扭转刚度没有超跑那么大(可以理解,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在哪都一样),所以在极限状态下的保护比超跑差的多;所以现如今的车子的车头本身就是用来牺牲掉的,牺牲车头换来形变较小的驾驶室,这就是所有车企对安全理念的一种体现方式;所以当朋友们看到某某车碰撞之后,车头严重损毁,不要再认为它不安全,安不安全在于车身的形变程度,只要车身强度够用,那就是安全的。

       车门上的蒙皮薄,是不是偷工减料?

       很多朋友会发现一些车子的车门蒙皮很薄,甚至用手轻轻一按就能按进去?实际上问题并不是出在蒙皮薄上,而是出在车门内部是否有填充物!换句话说用手能按动,并不能说明车门的蒙皮薄,只能证明车门内部无填充物;用手按不动,也不能说蒙皮厚,只是说车门内部填充物较多;车门内部填充物的好处并不是让车门显得更硬,而是要起到隔音的作用,当然有无填充物对于安全无一丝关系,仅仅是为了隔音;拿日系车来说,早期并不是很重视NVH(这或许和其造车理念有关),造车只追求低油耗,舒适,耐用,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系车在隔音方面处于劣势,而且由于没有填充物,导致蒙皮没有支撑,可以被手按动;总而言之蒙皮能按动,并不能代表偷工减料,如果非要往节约成本上引,那么可以说节约了填充物的成本,影响的是NVH。

       同品牌,国内,国外的安全标准是否一致?

       很多朋友会有同一款车,进入咱们国内后,安全方面会有缩水(这种说法主要针对一些合资的日系车)的疑惑?实际上各个外国品牌进入咱们国内后(合资),在安全方面都会有缩水,这并不单是日系车,可以说五大车企的产品合资后,安全方面都会缩水(希望以后各车系粉不必互相攻击了),问题并不是出在良心,不良心上,而是咱们国内关于车辆安全的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严格,所以各大主机厂就会钻空子(商家的本质是逐利,所以没有良心的车企,只有善于钻空子的车企),举一个例子,现如今咱们国内的ESP还没有成为标配,原因就是缺乏相关标准的约束,如果出台无ESP不得在咱们这销售,那么一朝一夕间ESP就会全面普及,成为标配;所以咱们的安全标准要求低,那么主机厂为了降低成本,自然就会降低标准了,所以安全属性存在差异主要在于咱们的安全标准偏低。

       无防撞钢梁是否会对安全造成影响?

       相信没有防撞钢梁(后)是否会导致车子不安全一直很多朋友心中的疑惑;实际上防撞钢梁分前后,前防撞钢梁一定会有,目的倒不是为了安全,而是起到固定两根纵梁的作用,如上图所示车头的两根纵梁,如果没有防撞钢梁与两根纵梁组成封闭式结构,那么车子开起来之后两根纵梁就会左右晃动,晃来晃去车架子就得散掉,所以前防撞钢梁是不可或缺的;至于后防撞钢梁其实也与安全无关,它并不是保护车内乘员的,而是为了保护保险杠;无论是车头,车尾发生碰撞,都是纵梁受力(横梁再厚也吃不住力),可以结合立木千斤的道理来思考,这就是一个纵向受力的典型例子,纵向受力的木棍可以承受千斤(比喻),横向受力一掰就折;所以车辆在车头,车尾发生碰撞的时候,起到作用的是纵梁,有无横梁(防撞钢梁)几乎对碰撞结果没有任何影响。

       实际上早期的车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存在后防撞钢梁,后来欧美的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减少赔偿损失,就推动了防撞钢梁的产生,理念就是防止车辆在低速碰撞下导致保险杠破损,这样保险公司就有很大的几率避免保险杠的赔偿;所以欧美车系往往都会配备后防撞钢梁;不过日本没有这种规则,所以日本本土的车辆都没有后防撞钢梁,早期进入咱们国内的日系车同样没有后防撞钢梁,不过日系车承受不起咱们国内消费者对无后防撞钢梁的质疑,所以逐渐的日系车企为了迎合咱们国内消费者的口味开始增配后防撞钢梁了,所以日系车配备防撞钢梁,对于日本本土车辆来说是一种增配,而欧美系车在咱们这取消后防撞钢梁相对欧美来说则是实实在在的减配,当然得看角度;不过无论有无后防撞钢梁,都不会加强或减弱车辆的安全性。

       上述就是关于民用车安全性得一些阐述,还是那句话同级别的五大车系安全性都差不多,安全性是相对的,超跑那么安全,碰到渣土车一样灰飞烟灭;所以同级别车辆相撞,无论什么车系结果都差不多,要么都没事,要么都受伤,要么都成仙,这就是同级别车辆碰撞的结果;跨级别碰撞,低级别肯定撞不过大级别,比如速腾撞不过凯美瑞,卡罗拉同样撞不过帕萨特;实际上车子越大越安全,发生碰撞时车内空间的大小对结果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车子级别高,车内空间大,可形变空间就大,碰撞中车内乘员就不容易受到车身的挤压;但高级别的车子往往代表了更高的价格,这同样是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怎样描述车辆的安全性

       最近大家一定被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成绩刷了屏,因为确实让人意想不到,原本的销冠车型和爆款车型都纷纷跌下神坛,沦为笑柄。由此也引发了广大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配置的讨论。

       尴尬局面难以挽回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网友口中的“中保研”(正确名称为C-IASI或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可以算是中国汽车碰撞测试界的新人。它是由多家大小保险公司联合创立的一个非盈利的测试机构,所有测试车型皆为机构自行去市场采购的低配车型,这也是导致很多“高级”车型原形毕露的原因。

       国内名气最大的无疑是C-NCAP,从2006年诞生起,它就成为我们买车时,对于车辆安全性的一个最主要的参考。不过这几年,随着主机厂逐渐适应了C-NCAP的规则,新车在C-NCAP上的碰撞成绩也是越来越好。由于每次公布的成绩中,大多数车型都能拿到五颗星的评价,C-NCAP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五星批发市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保研一出手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车辆安全配置引起重视

       车辆安全配置分为主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包括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全景环视系统、BSW(盲点警示系统)、并道辅助系统、TPMS(胎压侦测系统)等。这些一般都为辅助系统,因为再好的主动安全配置也是基于驾驶员安全操作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选配这些功能,但是不可盲目的依赖它们,毕竟人才是驾驶的主导者,自己的生命安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被动安全就比较重要了,因为它是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保护驾驶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比如在此次碰撞测试当中,配备了侧气帘的车型对于驾驶人员的保护会更加到位,雷凌配备的膝部气囊也有效的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车内遭受外部入侵情况下保护驾驶人员的下肢。

       换句话说,被动安全的作用是一种补救措施,在事故发生后,尽量避免人员的伤害。例如基于TNGA架构下的丰田凯美瑞车型,之所以可以在这次碰撞测试当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车身设计上的优化,包括溃缩吸能区的合理布置,在遭受事故冲击时,任何除驾驶者安全之外的车身部件都是可以被舍弃的,看似撞的很惨,实际是利用车头去吸收化解冲击,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加大驾驶员的生存空间和生还几率。

       没有绝对安全的车,驾驶者的安全意识才是根本

       由于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导致部分车型过分鼓吹自己的智能安全配置,这也让许多人觉得无人驾驶指日可待,这种想法无疑也是对自己安全的不负责任。

       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车,当你花更多的钱去购买更为安全的车型时,殊不知你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这种情况很普遍,几乎每个在路上的司机都见过)早已磨灭了车给你带来的安全系数提升,所以提高开车的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不贪图一时之快才是最高的汽车安全配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日产安全性怎么样

       汽车的安全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汽车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家,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然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我国道路交通伤亡的人数是全世界最高的。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全球约有15%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中国。

       车辆的安全性能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怎样的汽车才是安全的,怎样的驾驶习惯才是安全的呢?我们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对汽车安全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汽车设计对安全的作用

       在前不久由丰田汽车公司主办的“汽车安全研讨会上”,一位多年致力于汽车安全研究的行业专家专家首先指出: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而被动安全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发生交通事故时,汽车的安全性能。汽车安全性的好坏关键要看设计水平。以钢板的厚薄与安全性能的关系为例,钢板薄了,汽车轻了并不代表汽车安全性能的降低,不一定不安全。汽车的碰撞强度主要是看钢板强度,而不是钢板的厚薄。汽车轻量化主要是用新材料,例如高张力钢板或高强度铝合金。高张力钢板的密度和普通钢是一样的,但强度是一般普通钢的两倍或者三倍。如果使用高张力钢板,厚度相应会削薄一点,重量会减低一点,但是只要碰撞强度设计合适的话,还是达到同等水平,所以汽车碰撞安全主要是依据于设计,而不是把一堆好材料和重的材料堆积在一起。

       再以车身构造为例,在传统的观念里,一般我们会认为不会变形的汽车才是最安全的,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科学的。目前,车辆的安全设计主要集中在发生碰撞的瞬间,通过车身的前部溃缩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同时通过安全带、空气囊等缓冲装置将乘员所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值,这样的车身构造被称为车体吸撞结构,除了车体吸撞结构,安全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对车厢结构进行强化,确保车内生存空间。

       说到这里,我们会想起丰田车所采用的GOA车身,它就是能提供“可吸收力的车身”和“高强度车厢”双重保护的车身构造。GOA车身的设计还同时考虑到了发生碰撞时对外部行人的安全。因为汽车的安全设计不仅只是服务于汽车驾乘人员,同时也必须重视对于行人的保护。对此,丰田汽车公司结合实际事故,不断研究能更好吸收冲击力的车身构造,逐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车辆设计上,力求减轻事故发生时对行人的伤害程度。

       目前,包括威驰、花冠、锐志、皇冠和普锐斯在内的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车型都采用了GOA车身技术。

       二、主动安全设计

       接下来,我们谈谈汽车的“主动安全”。主动安全就是“不易引发或不轻易引发事故”。主动安全性好的车辆,在驾车者进行行驶、转向和制动的三项基本操作时,能够最忠实地反映驾车者的操作意图,因此最大限度地支持驾车者一系列的驾驶操作,使车辆远离危险状况,是主动安全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

       那么怎样判断什么样的车才是主动安全性能好的车呢?首先,驾车者能自如地驾驶车辆,是“主动安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主动安全性好的汽车应具备细致、人性化的人体工程设计,便于驾车者的操作。各种操控设备位置的人性化设计,使驾车者能准确无误且方便地操作方向盘、踏板和各种开关按钮,是确保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以一汽丰田的车型为例,在皇冠、锐志等丰田品牌的轿车上,为了便于驾车者的操作,将频繁使用或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设备和按钮,配置在驾车者触手可及的位置。

       其次,减轻驾车者在操作时的负荷,可以直接提高行车安全。因此,主动安全性好的汽车还应在支持驾车者的各种安全装置方面做得出色,能够从驾车者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各类仪表和显示屏,易于驾车者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也很容易阅读每个仪表和显示屏上的信息。

       知道了主动安全的概念,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汽车主动安全装备。

       首先是紧急制动辅助装置。有效的制动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但是调查表明,在紧急情况下能紧紧踩住制动踏板的驾车者,仅占全体驾车者的一半,很多时候为躲避事故而采取紧急制动时,并非如想象的那样能够果断地踩下制动踏板,而且,有时驾车者即使本意想紧紧踩下制动踏板,但是所用力度仍然不够。

       再以一汽丰田的皇冠和锐志车型为例,它们所配备的紧急制动辅助装置能根据制动踏板踩下的速度和踏板移动距离,判断此时车辆处于紧急制动状态,因而自动对车辆施加较强的制动力。需要注意的是,脚一旦离开制动踏板,紧急制动辅助效果也随之消失,因此,在车辆完全停止前,应一直踩住制动踏板。

       其次是ABS装置,在湿滑的路面上紧急制动时,ABS装置能够保证驾车者即使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也不会抱死,驾车者可以操作方向盘避开前方的危险,从而保持车辆的稳定,使车辆减速停车。

       现在很多车上的ABS装置还又加载了EBD功能,例如皇冠和锐志车,有了这样的装置,即使在车辆满载时,或在弯道上制动时,也能保持车辆的稳定,顺利制动。

       再次是VSC装置。车辆在湿滑路面上急加速时会造成车辆侧滑,VSC装置可防止急加速时车辆侧滑,使车辆顺利转向。刚上市的一汽丰田PRIUS普锐斯,就在全世界率先采用了S-VSC装置,该种装置将VSC和EPS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转动方向盘时可保证车辆安全而平稳地转向。

       第四个是TRC主动牵引力控制系统的机械结构。TRC装置能防止车辆的雪地等湿滑路面上行驶时驱动轮的空转,使车辆能平稳地起步、加速,支持车辆“行驶”的基本功能。在雪地或泥泞的路面,TRC主动牵引力系统均能保证流畅的加速性能。此外,在上下陡坡、险恶的岩石路面等,四轮驱动车所独有的越野行驶路况下,TRC也能适当控制车轮的侧滑,比起配备传统的中央差速器锁止装置的车辆而言,配备TRC的车辆具有前者无法比拟的驾乘感和操纵性。一汽丰田的皇冠,TRC就是标准装备。

       三、被动安全设计

       被动安全是事故发生后对乘员进行保护的性能。在被动安全方面,安全带和空气囊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配备。

       谈到座椅安全带的效果,从实践角度来看,比较早的记录是1971年,澳大利亚Victoria州开始强制安全带的使用,仅第一年,死亡率下降21%。美国安全带强制使用法规和安全带实际使用率比澳大利亚和欧洲要晚,要低。由于这个现象存在,后来统计数据就表明美国的汽车乘员为此付出了很高的死亡代价。

       再从能量角度来看座椅安全带的功能。首先在碰撞过程中,乘员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转移和吸收这么大的碰撞能量,我们不希望能量再增加,而座椅安全带至少不给整个系统增加新的能量,它只是吸收能量,所以说它即使不发生保护功能,也至少不添乱。而空气囊就不然,空气囊首先要给系统注入新的能量,这是爆炸的过程,然后因为设计的非常巧妙、非常好,所以吸收处理自身的爆炸能量,再处理碰撞能量,等于平白无故给系统增加能量。这样对空气囊的设计的要求就非常高。空气囊能否真正成为“安全”气囊完全在于设计的合理化程度,而不是说空气囊越多就越安全。

       因此,通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空气囊是非常重要的保护装置,但它是在系好安全带前提下的安全辅助装置。在发生后面碰撞、侧面碰撞或翻滚时,驾驶席和助手席的空气囊不会展开,如果不系好安全带,仅靠空气囊无法对乘员提供足够的保护,乘员有可能被撞出车外。此外,空气囊仅能作用一次,对连续碰撞事故时所发生的二次碰撞不起作用。专家特别指出,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如果未系好安全带,紧急制动会使乘员身体向前猛冲,此时空气囊展开,反而有可能造成对乘员的极大伤害,因此车辆行驶时请务必系好安全带。

       来自一汽丰田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乘员只有正确系好安全带才能获得行车安全保障,因此必须不断开发便于乘员使用的安全带。在正常行驶时,丰田车上配置的安全带仅发挥较弱的弹簧张力,不会使乘员有过重的压迫感。特别是,配备的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可在发生碰撞时瞬间收紧,有效固定乘员身体,同时当施加在安全带上的力度达到一定值时,可将安全带放出,以缓和对胸部的压力。

       既然安全带是重要的,那么提高安全带的使用率也是车辆的重要安全性能之一。在皇冠、锐志、花冠等轿车上,如果乘员未系好安全带,安全带警告灯和蜂鸣器提醒装置就会发出警告,提醒乘员系好安全带,不然只要车辆一行驶它就响个不停,而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非常有帮助。关于此方面的专项研究结果显示,安全带提醒装置将安全带的佩戴率大约提高了40%,已挽救了很多驾驶及乘座人员的生命。

       最后是车门的设计在车辆的安全性能方面同样重要,一旦发生事故后,安全的车辆必须保证乘员能顺利逃生并便于救援。现在很多车门被设计成防夹保护门,即使在碰撞后也能打开变形的车门,使乘员顺利逃生并便于救援。在前不久的丰田碰撞试验上,符合国际安全碰撞标准进行测试的锐志在碰撞后,车门能够被顺利地打开,就是采用了便于乘员逃生和救援的防夹保护门。

       四、安全的驾驶习惯

       前面我们主要从汽车的配置方面谈了汽车的安全知识,除此之外,我们平时的驾驶习惯,也是影响汽车安全的重要方面。即使车辆拥有最好的安全装备,最先进的保护措施,如果没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乘员也是不安全的,甚至使安全配备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下面我们再给大家列举一下驾驶中的不良习惯,如果您有这些习惯可要及早克服啊!因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您的驾驶安全:1:为了能看到很远的地方,所以一直使用远光灯;2:变更车道或就要转弯时才打亮转向灯;3:左转时不注意后方来车;4:错过转弯处强行变更车道;5:前面还是红灯时就一点一点的向前移动;6:信号灯变为**时加速通过;7:频繁变换车道;8:在转弯处轧中央车线或外侧车线;9:与前车距离太近等。

       除了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外,掌握安全驾驶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异常天气情况下,良好的驾驶技巧更加重要。例如暴雨天气里,行车时最好在水面开阔且有均匀碎浪花的地方驾车通过,不要高速过水沟、水坑;涉水前后应低速慢行;要注意保持充分的行车距离,尽量不要紧急制动,转向时也别太急;雨中开车要将大灯打开,最好把防雾灯也打开,通过积水路面后,应轻踩刹车行驶,以使制动盘、片之间的水份尽快蒸发等等。再比如冰雪天气里驾车时,不论风雪大小,有雪地模式的车辆在行驶时一定要打开雪地模式,车辆起步和行驶时要缓慢加速,转弯时更应放慢速度。

       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消除以往对于汽车安全的错误认识,在选车、开车的时候能够正确的认识和使用这些汽车安全装置,同时改掉一些不良的驾驶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畅享汽车带来的便利,一路驰骋,安全行天下。

       汽车总体构造

       1.发动机: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采用)、起动系等部分组成。

       2.底盘:

       ① 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

       ② 行驶系:将汽车各总成及部件连成一个整体并对全车起支撑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包括车架、前轴、驱动桥的壳体、车轮(转向车轮和驱动车轮)、悬架(前悬架和后悬架)。

       ③ 转向系: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选择的方向行驶。由带转向盘的转向器及转向传动装置组成。

       ④ 制动设备组成:使汽车减速或停车,并保证驾驶员离去后能可靠地停驻。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组成。

       3.车身:是驾驶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场所。包括车前钣制件、驾驶室、车厢。

       4.电气设备:由电源组、发动机起动系和点火系、汽车照明和信号装置等组成。此外,在现代汽车上愈来愈多地装用各种电子设备:微处理机、中央计算机系统及人工智能装置等。

       提问者评价

       日产汽车作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其安全性的表现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日产汽车的安全性质量比一般汽车更高,整车安全水平较高,拥有各种安全配置,让消费者在驾驶时安心放心。

       1. 全面的安全配置

       日产汽车拥有完善的安全配置,可以有效降低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伤害。日产汽车配备有主动制动系统,能够及时制动车辆,有效降低碰撞伤害;配备有盲点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周围的隐患,帮助司机更好的把握车辆;配备有车辆稳定系统,能够有效控制车辆的操控,有效降低车辆的侧翻概率。

       2. 坚固的车身结构

       日产汽车采用高强度钢制造,可以更好地抵抗事故发生时的冲击,大幅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从而保护车内乘客。此外,日产汽车还采用了均衡结构,驾驶室设计更加安全,抗撞能力更强,有效保护驾驶者安全。

       3. 先进的安全系统

       日产汽车配备有先进的安全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发现潜在的危险,及时有效地采取安全措施,有效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日产汽车的安全系统可以检测到前方的车辆、行人、障碍物,并及时发出警报,帮助司机及早发现危险,从而更好地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4. 严格的质量检测

       日产汽车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制度,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每一辆车的安全和可靠性。此外,日产汽车还采取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确保每一辆车的安全性能,给消费者带来最高的安全保障。

       5. 优质的售后服务

       日产汽车拥有一套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日产汽车拥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维修服务,确保消费者驾驶时的安全。

       总的来说,日产汽车的安全性表现出色,有完善的安全配置,坚固的车身结构,先进的安全系统,严格的质量检测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最安全可靠的驾驶体验。

       好了,今天关于“汽车安全性”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汽车安全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